项目热线

0757-81891881

成都7号线狮子山站《如椽巨笔》

根据李劼人的“三部曲”——《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里的经典故事点作为创作主体,结合人物塑造和情节推进,细腻地绘画出了人物活动环境的民情风俗、起居服饰、地方特产等,从而增强了历史的真实性,具有浓郁的巴蜀文化的地方色彩;作品中每个场景都以国画手绘与淡彩的手法相结合进行描绘,使得整个场面有东方文化情调和历史氛围,重现清末民初的恢宏古朴,突出表达了李劼人先生民国时期伟大文学家忧国忧民的文学作品的元素。

李劼人先生写的大河三部曲,第一部是《死水微澜》,第二部是《暴风雨前》,第三部是《大波》。我从招标到整个的设计过程花了近10个月,汇聚了这三部巨作的内容,由第一稿过渡到第七稿,最终才完成了这个所有概括,表达总结了他的三部曲。

整个创作过程实际上就是我想用我的画面精确地表达那个时代,这完全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所以我考察《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这三本书,阅读了大量的资料概括成一个思想内容。

画面一开始就是辛亥革命前1910年左右的时候在成都附近的天回镇当时的民俗,当时的历史和当时的这个中国处在这个黑暗的年代,我们感受到那个年代人的爱恨情仇,在《死水微澜》主要人物有“邓幺姑”的出现,后来又嫁给了“蔡兴顺”等的人物,所以我就构思了第一幅画面就由这个如花似玉的“邓幺姑”要逃离这个贫穷偏远的居住环境,要嫁到成都省城去这个心理变化的场景所构成;进入到第二个章节《暴风雨前》,在雨水的背景下产生的构思,第三个章节《大波》,突出表现了在四川的保路运动中的特点,我也多次参观过现在处于成都市人民公园内的保路运动纪念馆,而且阅读了大量的资料,反复推敲,最终以这个保路运动和洋人镇压当时工人运动和四川人民的爱国热情这个相互对应,以一个特定的场景出现,每幅画都以国画的手法表达了巨幅的文学作品,突出表达了李劼人先生这种民国时期的伟大文学家的忧国忧民的文学作品的元素。

画面的整体风格趋于传统的,最终所选择的石材雕刻工艺,在色彩上可以有多种可能性,易于打理,相对传统,大众可亲近。